国内春节假期休市期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总体表现平淡,涨跌互现。在一众商品中,锡和原糖“异军突起”。当地时间1月20日收盘至1月27日收盘期间,ICE(美国洲际交易所)原糖涨幅为6.81%,位居商品市场涨幅之首;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锡涨幅为4.56%。
在此期间,WTI原油跌1.93%,LME铜跌0.74%,COMEX黄金跌0.01%。
宏观方面,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表明,美国严重通胀或已过峰值,或为美联储进一步放慢加息步伐铺平道路。
业内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商品市场的提振作用。“大宗商品旗手”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提到,中国是商品市场的主导力量。鉴于中国经济超预期复苏,市场流动性正迅速恢复,商品市场有望迎来上涨。
锡和原糖“异军突起”
国内春节休市期间,LME锡累计涨幅达4.56%,期间一度触及32680美元/吨的高点,创下近7个月的新高,在各类大宗商品中表现亮眼。
锡最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锡焊料,占比超过50%。近年来,半导体、光伏等新兴产业的锡焊料需求是锡价的重要推动力。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有色及贵金属首席研究员王蓉表示,需求侧预期持续走强是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基于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英国巴克莱银行上调了对主要半导体股的投资判断。春节假期期间,费城半导体指数以及海外半导体企业股票涨势明显,锡作为其重要上游原料价格亦有所跟随。同时,从实际消费来看,假期前下游补库积极,且备货周期较短。
南华期货分析师认为,市场预计电子产品行业有望在2023年二季度复苏,这是锡价自2022年11月以来一路上涨的主要原因。若电子产品的产销情况出现环比持续增加,锡价有望持续涨势,不排除回到26万元/吨以上的位置。
同一时期,ICE原糖涨幅为6.81%,位居商品市场涨幅之首。
原糖大涨源于恶劣天气或影响产量。由于强降雨影响甘蔗供应,印度食糖主产区之一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糖厂可能提前关闭。该邦食糖产量占印度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该邦一位高级政府官员称,当地糖厂将比去年提前45天至60天停止甘蔗压榨。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糖专员谢哈尔·盖夸德(Shekhar Gaikwad)表示,当地中部的几家工厂可能在15天内开始逐步停产。到4月底,除三四家工厂外,所有工厂都可能停止压榨。
多项数据暗示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或边际趋松
国内春节假期期间,多项海外重要宏观数据依次发布。业内认为,这些数据均表明美国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美联储及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将边际趋松。
美国商务部1月26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9%,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但不及去年第三季度增幅。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实现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
此外,美国商务部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同比增长5%,涨幅虽降至2021年底以来最低值但仍远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受到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同比涨幅放缓至逾一年来最低速率,证明随着美联储激进的紧缩政策在经济中发挥作用,2022年持续一年之久的严重通胀或已过峰值,加之消费者支出出现下滑,或为美联储进一步放慢加息步伐铺平道路。
加拿大银行(央行)1月25日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5%。这是加拿大银行去年3月以来连续第八次加息。加拿大银行(央行)表示,在评估累积加息的影响时,将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欧元区经济数据改善也有所改善。标普全球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欧盟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产出指数为50.2,高于2022年12月同期值,为7个月以来的高点——这表明欧元区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有所增强。
业内看好商品市场的“中国动力”
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提到,中国是商品市场的主导力量。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油气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10%至15%,煤炭、铜、锌、镍、铁矿石等消费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鉴于中国经济超预期复苏,市场流动性正迅速恢复,商品市场有望迎来上涨。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Mike Henry)表示,2023年经合组织国家普遍面临经济逆境,中国将成为大宗商品需求侧的稳定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包括提振房地产行业以及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等效应叠加,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上半年持续巩固回升态势,钢铁产量有望连续第五年超过10亿吨。
西南证券认为,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尚欠“东风”。短期来看,大宗商品仍有机会,不同品类表现或有分化,建议关注黄金、粮食、原油等,有色金属的不确定性较大。基于国内及海外复苏节奏,短期内商品需求和价格或仍有压力。从长期来看,形成商品超级周期的条件尚不稳固,目前或处于本轮商品超级周期的早期阶段,商品市场的快速持续增长需要新动能拉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